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起共同组织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旨在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李蓬围绕培养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回答了新华网提问。
问:如何看待高校对加强基础研究的引领作用?
李蓬: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创新人才培养和汇聚的主阵地。
高校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发挥“强基计划”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培养的支撑作用,建设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要持续深化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点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壮大,布局交叉前沿领域基础研究,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
问:您认为“中学生英才计划”为培养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提供了哪些助力?
李蓬:“英才计划”面向高中学生,其侧重点在于“早”选拔有科学研究潜质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基础学科研究领域先行培养,激发他们对基础研究的兴趣,提前一步进入基础学科研究。
通过高校顶尖科学家的亲自指导、利用先进科研平台、大科学装置的接触,引领、指导处于创新关键期的中学生们坚定基础科学研究信念,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问:如何推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更加紧密衔接?
李蓬:“中学生英才计划”是高校和中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座重要桥梁,通过这座桥梁能够把高校的优质资源送到中学,把中学有潜力的人才引进大学。
需要建立高校和中学的常态化联系,在动态的发展中发现更多的结合点。要用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实验室等研究资源,将先进的科研平台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向中学开放,输出大学优秀的人才选拔和培养理念,在学生培养和师资提升方面与中学充分合作,助力中学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为高校提前选拔优秀人才。
发挥高校人才资源汇聚、科研平台汇集、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聚焦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强化创新平台的基础研究功能定位。
问:您认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
李蓬: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突出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潜心钻研,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
我希望“中学生英才计划”能够进一步扩大受益面,惠及更多地区的高中学生,让所有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感受科学魅力,树立科学理想,加入未来科学家的行列。
希望广大青年学子不负韶华、勇担大任,攀登祖国最需要、人民最向往的科研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