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CRISPR制造智能材料 可以传递药物、感知生物信号
例如,作为一项治疗的一部分,出于对刺激的响应,研究小组创造的这些水凝胶可以释放酶、药物甚至人类细胞。
2019-08-26 09:51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圆满落幕
大会闭幕式上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发布了“世界机器人大会脑控打字纪录”并颁发荣誉证书,发布了“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投创之星”并颁发荣誉证书。
2019-08-26 09:47
人工智能延伸科学交流触角
怎么将人类的知识库转换成计算机能理解的知识库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面临许多困难,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努力。
2019-08-26 09:49
“慧眼”卫星成功进行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轨实验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利用“慧眼”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开展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实验,定位精度达到10公里之内(3倍标准偏差),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器利用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
2019-08-26 09:46
美国新研究揭示一颗类地行星奥秘
他们利用美国航天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数据,“窥见”一颗太阳系外行星的地貌特征。如果行星表面覆盖大气层,向光面的热空气会膨胀,由此产生的风会将热量传递至背光面。
2019-08-26 09:46
火星生命可能也会“随风飘移”
研究团队在贯穿阿塔卡马沙漠极端干旱核心区的两个区域,选取了3个采样点,一共采集到了23个细菌和8个真菌物种。
2019-08-26 09:45
美用亚麻纤维“织成”晶体管
基于纤维的电子诊断器件可做到非常薄、柔软和柔韧,足以与其测量的生物组织无缝集成,从而使病人几乎注意不到。
2019-08-26 09:45
扩大科研自主权 全面增强创新活力
科研相关自主权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切实履行法人责任,发挥法人主体作用,更好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
2019-08-26 09:45
美宇航员太空行走 为空间站增设“停机位”
这个适配器今年3月用于与不载人试飞的载人版“龙”飞船对接。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全部依靠俄罗斯飞船。
2019-08-26 09:44
2300万岁绘架座β的第二颗行星“现身”
最新研究主要作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天文学家安妮-玛丽·拉格朗日说:“这是一颗质量为地球质量3000倍的巨型行星,它与其恒星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2.7倍。
2019-08-26 09:44
我4000吨级科考船“大洋号”首次综合海试
8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4000吨级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大洋号”,从广州黄埔文冲船厂正式启航前往南海,进行首次调查系统装备的综合海试。
2019-08-26 09:42
我国建立首个水下隧道技术创新平台
这是我国首个水下隧道专业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下隧道建设迅速发展,尤以水下大直径盾构隧道最为瞩目。
2019-08-26 09:40
如何培养优秀孩子?科学家在三亚说的这些很重要
2013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约阿西姆·梅森告诉记者,“已经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到美国成为科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确信,科学家们的经历和建议可以在诸多教育迷思中拨开云雾。
2019-08-26 09:40
人工智能时代 信息安全需放首位
区块链密码学基础——非对称加密的创始人、2015年图灵奖获得者马丁·赫尔曼介绍,非对称加密则有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
2019-08-26 09:40
耕耘12年,他要把受灾现场“画”得更精准
陈思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投身当时尚未完全实现应用的极化雷达成像与应用研究领域,这一干就是12年。
2019-08-26 09:39
王建萍:用数据“拼”出人造火星
难得休假时,王建萍依旧闲不住,她喜欢外出游历,欣赏高原美景,她说“自己或许注定属于西北”。
2019-08-26 09:39
刘小红:给“猪司令”当参谋
2018年我国出现非洲猪瘟,刘小红积极帮助企业实施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建立了中转站、烘干房等,目前来看这些措施非常有效,没出现任何异常状况。
2019-08-26 09:38
“机器人智慧城市行业应用”论坛在北京亦庄举办
论坛发布了数字孪生与城市大脑、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社区、5G应用、工业(产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精准招商、机器人及人城交互、社会信用等北京亦庄智能城市十大应用场景。
2019-08-25 07:11
抗逆稳产小麦新品种百农207选育及应用成果推介会在新乡举行